您的位置: 首页 >快捷服务>校友总会>校友风采>详细内容

中国陶瓷艺术名家黄幼根风采录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08-29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    黄幼根,瓷校科班毕业后,曾在魔都工作十余年,后投身商海,无奈几番沉沦。2003年,受同校师友的影响,黄幼根决定回到景德镇柴烧茶具,尝试做新的柴烧设计。他在景德镇首创钟贤柴釉,圈内人称之“阿根”,他也因“阿根柴烧”而声名鹊起。
 

 

 

    为弘扬中国传统柴烧文化,再现柴烧之美。10多年来,阿根潜心研究中国历代柴烧古窑,他实地踏看了全国各地的古窑址,查勘研究各种窑炉的形状、构造及特点。博采众长,传承窑炉营造之法,再辅以现代科学技术,他形成了独特的“阿根柴烧窑”。如果说窑炉为柴烧准备了空间硬件条件,那么窑火和窑温便是举足轻重的软件因素。阿根利用窑炉的结构,烟囱的抽力和满窑形成的火焰走向,通过他叹为人知的看火技术,来控制窑炉的温度。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 每一次烧窑,都是一次修炼。烧,用松木来烧,从最初的几百度,烧到瓷化的1300℃,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,加温、退火、再加温,别人只花3-4天烧成的柴烧,阿根却要花7天6夜来烧。鬼“火”神工,说明了火的难驾驭性,但在与窑火的博弈中,火之气、火之色、火之形态、火之流速,都尽在阿根的洞悉之下、掌握之中。泥与火的交融中,泥在舞蹈,火在拥抱,器物的烧成效果可以想象,但不能预期,天马行空,一片天机,一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之得。

 

 

 

山后的泥土,屋前的溪流,田畔的草木,自己的双手,燃烧的窑火,陶瓷,应该拥有大自然最丰富的表情。这是写在阿根名片里的文字,是一个陶痴对陶瓷艺术的理解与解读,也是一种诗意与情怀。阿根想让他的陶瓷拥有大自然最丰富的表情,他选择回归自然的柴烧,让烧制过程的草木灰自然下落成釉,以来锻造炉中作品的灵魂。在阿根航空路的陶作坊,陶艺街钟贤工作室,那些以壶、瓶、罐、杯、碟的形态所呈现的,统统可以归之为柴烧茶器的精美作品中,每一件都独具色彩个性,件件呈现的都是孤芳之美。

 

 

 

    以亲手烧制的泥料,借助传统的柴烧工艺,以天然的窑火煅烧出自己想要的风景,这让阿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艺术灵感和快意,由此打开了阿根的柴烧艺术之门。阿根柴烧不求工巧,但求自然,其器型拙朴、沉静、浑厚、表面纹饰简约,不施任何釉色,烟火的痕迹中,犹见泥土的本色,展现着柴烧器物的自然本真,散发着摄人心魄的自然之美。
 

 

 

 

 
    黄幼根一边痴迷于草木灰釉的制作,一边像个布道者一样向身边人介绍推广,他不断尝试在草木灰釉中加入个人元素,希望可以给每件器件带来更多的惊喜。近几年来,他全身心捣鼓着他的柴烧物件,并常常与朋友交流分享他的创作心得和得意之作。为弘扬柴烧艺术,他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为旅游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做了专场柴烧录制。2017年12月,一直致力于柴烧技艺传承的“柴烧阿根”应邀参加了第二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,在吉州窑陶艺小镇分会场,他见证了吉州窑龙窑点火仪式,领略了千年前吉州窑的柴烧盛况。
 

 

2017年12月吉州窑
 
    柴烧这种现代烧制艺术,从曾经的偶然天成,到落后费力,再到现在风靡一时,因为柴烧是土、火、人结合的最直白反映,是陶瓷褪去丰富釉料的光彩后,在通向极致的方向回归到最质朴的最初,将制作者的心路历程熔成灰烬又最终附着在泥土之上涅槃重生。柴烧艺术主张“无事是贵人,但莫造作”的状态。莫造作下,创造的是一种侘寂之美,这种美是没有法则的无心之美。柴烧的魅力,就在于火与土的交融中产生的无穷的变化,金木水火土五行其间,天机可待,素心问禅,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,一切都将在那里。
 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